發表文章

有此一說

圖片
文 / 郭立昌 孔子說:「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踰矩 。」 ( 論語‧為政 ) 短短 38 個字,把他人生的六大重要階段說得清清楚楚,也成為千古名言。今天自己也正式踏進孔老夫子所言的第六階段,只是依然每日忙碌不休,建造方舟,以備未來所需。 大家對孟子的了解,大概都是從其所說的一段話得知,他說:「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 。」孟子傳承孔子的思想,傳播 人性應具備「 仁義禮智 」的特質而戮力向善;倘若捨棄善良,自甘墮落,人性便會隨後天環境而逐漸變質,形成劣質意識,危害社會。 孔子生於公元前 551 年 9 月 28 日,逝於公元前 479 年 3 月 4 日,所以有人說:「 73 歲是壽數的檻 。」 孟子生於公元前 372 年,逝於公元前 289 年,所以又有人說:「 84 歲是壽數的另一道檻 。」 去年有好友辭世,讓我發現,「 73 和 84 是檻 」之說,真的所言不虛。也想起 1926 年 12 月 17 日 生的先父,辭世於 1999 年 1 月 4 日 ,「 73 的檻 」是真的。 曾經有個在台中開大型超市的陳姓朋友,要到台南參訪同業,找我陪同南下;家父很高興地陪他逛玩一個商場之後,再興緻勃勃地推薦另一個商場。我告訴他們:「 走不動了。我在這裡等你們,逛完再來找我 。」父親見狀說:「 啊,你這樣不行啦,要練踢踏舞,腳才會勇;腳勇,人就勇 。」還表示要活到一百歲,和我用動力晶片圓他的飛機夢;不過,「 73 的檻 」還是沒跨過,只有一次的頭痛就丟掉性命。 1966 年經由姚靜波教授認識馬承九老師時, 1914 年生的他才 52 歲,看起來年輕又勇壯。馬承九老師2008年 94 歲時,頭腦仍然相當清晰,還出版了《 燃料電池札記 》。轉眼 2018 年仙遊去也,享壽 104 歲。 馬承九 著《 燃料電池札記 》 馬 老師是一位優秀的機械工程師,也是電池專家, 1948 年奉令將瀋陽兵工廠遷來台南,安置在中山公園對面,我們都叫那兵工廠「 五 O 四仔 」,聽說生產軍用電池;所以他對於金屬加工,以及硫酸 / 鹽酸 / 硝酸等等基本的化工原料非常熟悉。就是他 和姚 教授,使我把日本海軍航空廠及中國瀋

流感疫苗

圖片
文 / 郭立昌 日本人很喜歡談「 流感 」,又好像很怕它。跑了兩趟,今天終於打到了流感疫苗;可以安心繼續向前行了。此外,壹瓶 196 公克的「 枇杷膏 」吃沒幾天就完了,頭殼好像比較輕鬆一些,剛剛再去買一瓶。 少年時因有高人指點,故僅「 吸風飲露 」即可沒日沒夜地工作,自己一直感到很奇怪:「 為何身邊的助手沒有一個扛得住 ?」惟自從收到「 老人卡 」那刻,就像日本民間傳說的浦島太郎瞬間老了兩百歲那般,立馬感覺往事只能成追憶,畢竟趙子龍也有老邁年高之時。 突然間,價值觀也不一樣了;覺得歐規的車子非常累贅,將之報廢,去換了一台三陽的小機車,頓時感覺舒暢了許多 — 騎到哪,停到哪,吃到哪,非常愜意。某日,竟然在熟悉的地點「 自摔 」 — 幸好當時沒車經過,否則不堪設想。事後,到摔車地點再騎了一百次,根本不可能摔車。深入探究原因,並非技術問題,而是「 突發性眩暈 」造成了自摔。 到醫院,看著像菜市場的人群,趕緊逃離開 — 實在沒耐性等候看診。後來「 發現 」身邊就有診所 — 中醫或西醫都有;在外頭徘徊許久,經過好多天、許多次,終於鼓足勇氣進去。很快就看診完畢,第一項確定的是:「 血壓高達 210 ! 」 — 可能是副交感神經長期處於緊繃的狀態;毋怪乎,能夠長時間地工作,而不知累。 醫生囑咐:「 明早空腹來作健檢 !」第二項發現是:「 飯前血糖 (AC Sugar) 高達 141 !」 — 再下去,就是糖尿病了。毋怪乎,老是感覺口渴。不過,乖乖吃藥,按時吃飯,適當的運動之後,血壓降至 130 ,飯前血糖也控制在 100 以下。 新冠疫情蔓延之後,戴好口罩,平常偶爾覺得喉癢的情況減輕了。醫生說:「 應該打流感疫苗 。」每次都乖乖打了,發現這段期間,似乎沒怎麼感冒。上週被通知打流感疫苗,週四去了診所竟然說疫苗還沒到,載內人去教會,她回來說:「 我打了流感疫苗 !」竟然有醫院派整組醫護人員去宗教團體打流感疫苗?而到診所卻撲了個空,太怪了。 今天再去,終於有流感疫苗可打 — 是「 國光 」的產品,一劑 0.5 毫升 (cc) 安定伏裂解型四價流感疫苗 ;聽說又可以撐半年 。 國光流感疫苗 以前曾經有日本高僧說:「 像你這樣能活很久 。」但是,經歷「 量身訂作 」、「 貪腐攻擊 」等等的事件之後,耗損真元過巨,變成很難說。古人論「 尊生 」,認為能夠

枇杷膏

圖片
文 / 郭立昌 少年時,每天只有「 吸風飲露 」,就能沒日沒夜地工作,把所賺得的錢全數上呈給阿金去自由運用;雖然,仍然日日強大,但仍難免意外地受到風寒。 通常高雄的雨六月才會降臨,但 1966 年 5 月突然來了一場又急又猛的風雨,把甘蔗板工廠的屋頂都掀開了,雨水浸濕了馬達和機器 / 工具等等。準備好的繩子,綁好左邊,右邊又被風掀起,從跑桿跳下來,「 左手小指 」被甘蔗板的鐵釘刺穿,一隻變成兩隻寬 — 像撐開的魷魚。鮮血染紅了地上的積水,根本顧不得疼痛,與風雨搏鬥了整日整夜,古云:「 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 。」終於風雨靜止了。 確定繩子綁得很牢靠,能抵擋可能再突如其來的強風;把積水清出房外,才去敷藥。西藥房的老板娘縫合小指時,不知何故竟然流著淚問:「 阿昌啊,你到底為什麼這麼拼命 ?」聽我咳了幾聲,她拿了一瓶「 枇杷膏 」送我,囑咐道:「 要多保重哪 !」 再強壯的人,淋了整天的風雨,使盡全身力氣,還是難免受著風寒,喉嚨痛和咳嗽是外顯的跡象;所以,「 枇杷膏 」變成了日常保健的藥品。若有疑似感冒的現象,就勺一匙「 枇杷膏 」和著熱開水喝,對我蠻有效地,很快就不藥而癒,又能精神奕奕地工作了,從來不和醫院打交道。 京都念慈庵人參川貝 枇杷膏 後來,買了電視機,經常聽見「 枇杷膏 」的廣告;尤其是,「 京都念慈庵川貝 枇杷膏 」好像蠻有名氣的。每天吃一小湯匙,再喝 500c c 熱開水,天天都是生龍活虎,很少有感冒咳嗽的跡象。漸漸地,社會多元化了,也忘了「 枇杷膏 」這個保健聖品。 自從被通知打新冠疫苗起,打第一劑十天都沒反應,第十一天前胸痛到貼後背,那一晚差一點斷氣;翌日一早,趕緊去看醫生,居然說:「 多喝水 ---- 」打第二劑後,發現自己「 組織文字的能力 」顯著地下降,總有頭昏昏、腦頓頓的感覺。打第三劑之後,原本一週可以寫一本書的能力消失了,變成一週擠不出一行字;而且,喉嚨痛,拿起快篩,只有「 C 」是紅線, T 還是原樣,但是頭卻有如被鋼絲綑綁,想擠出一點東西時,就感到頭痛欲裂。 快篩測試還是「 C 」 到供應商處,看見冷清清地只剩一個人,那人說:「 大家都確診了 !」他指著辦公桌旁一角的「 潤肺茶 」,說:「 我都喝這個 。」仔細瞧其成份有「 人參 / 黨參 / 桔梗 / 黃耆 / 百合 / 羅漢果 / 甘草 / 薄荷 」

中藥冠後調理包

圖片
文 / 郭立昌 古人說:「 治之於未亂 。」意思類似於「 預防勝於治療 」。 今天去看供應商,到他那裡,只見工作場所只有他一人;問:「 為何如此冷清 ?」 他答道:「 都確診了!雙十連假後,大家都打電話來說確診了 !」 疑惑地問他:「 那你呢 ?」 他指著辦公桌牆角的一個紙盒,說:「 只剩下我沒確診。可能是吃這吧 ?」 湊近一看,是個潤肺茶的盒子,裡頭有 20 包,丟進保溫杯,泡熱開水喝。成份是:「 人參 / 黨參 / 玄參 / 桔梗 / 黃耆 / 百合 / 羅漢果 / 甘草 / 薄荷 。」看來都是益氣、顧肺管、止咳的中藥。 老板提及,因為工作環境存在著傷肺的原料及粉塵,早在疫情之前就買來泡熱開水喝,期望不要產生職業傷害,想不到,大家都確診了,只有他一人快篩還是陰性。 奧米客 (Omicron) 變異株,從「 BA1,2,3,4,5 」到了「 BF7 」,看到眼花繚亂,只知其越變越小,越小的穿透力越強,而且可以飄得更遠;事實上,閱讀許多專家的看法,各有一把號,各吹各的調,根本莫衷一是。英美完全放棄防護,中國卻嚴格管控,到底誰對?真的是無從判斷。不過,我只知道:「 打了三劑莫德納,我失去了最擅長的文字組織能力 !」原本一週可以寫一本書的人,變成一週擠不出一行字。而且整天頭腦昏沉沉地,經常想去拿某樣物件,到了所在地,忘了要拿啥?看來,對我來說「 傷腦 」是第一件明顯的反應。 在台北讀神學院的兒子,說:「 有人邀去小琉球玩 。」回來就確診,媳婦和孫女無一倖免。即使幾天後由陽轉陰,聽說也是頭昏昏、腦頓頓,好久了小娃還在咳嗽。看了他們吃的藥之後,只是普通的感冒藥而已,令人訝然。問了許多人,最後想到小時候,生病都是到中藥店抓一帖藥回來煮著吃;於是到中藥行詢問。 老板說:「 有人拿藥方來抓藥回去煮 。」藥方包含「 黃芩 / 魚腥草 / 栝羅實 / 板藍根 / 厚朴 / 薄荷 / 荊芥 / 桑葉 / 防風 / 蜜甘草 」等,壹帖新台幣 36 元,老板說:「 這是確診的人吃的,比較冷 。」不建議沒確診,或快篩陰性的人吃。 他建議壹帖 60 元,成份包含「 粉光參 / 珠貝 / 桔梗 / 五味子 / 陳皮 / 甘草 」,可以泡熱開水喝,比較溫和,算是新冠中標後調養用,沒事喝了也可以保養。抓了十包,寄去台北,希望喝了之後,能改善小娃的後遺症。再